超越耐bandao体育克之后安踏扩大的不仅是主场优势

2024-09-06 00:43:3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bandao体育这个夏天,奥运健儿夺冠的热度持续发酵,让不少人还沉浸在巴黎奥运会的余温里。

  不过,给全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这些奥运冠军,一些体育品牌也借此良机走进国际视野。

  比如已经连续8届奥运会陪伴中国体育代表出战的安踏,就又一次盘活了奥运资源,频频登上C位。

  据悉,在巴黎奥运会上,安踏集团提供的领奖装备累计91次登上领奖台。同时,安踏集团赞助的9支国家队共收获15枚金牌、43枚奖牌,在第三方评选的巴黎奥运运动品牌价值榜上领衔中国品牌。

  任谁都很难预料到,2022年超越耐克中国之后,安踏集团就此坐稳了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

  2024年8月27日,安踏集团发布2024年上半年财报。根据财报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安踏集团保持住了行业“领头羊”的势头,实现较快的收入及利润增长。

  2024年上半年,安踏集团以337.4亿元的营收身居运动品牌首位,其股东应占溢利为61.6亿元。

  而同期,耐克中国总营收为281.29亿元,李宁公司总营收为143.45亿元,阿迪达斯中国总营收为131.7亿元。

  对比来看,安踏集团营收体量相当于1.2个耐克中国、2.4个李宁集团、2.6个阿迪中国。

  2024年上半年,安踏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3.8%,这份成绩远远超过了业内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安踏集团营收的同比增速相当于李宁集团的6倍、耐克中国的3.6倍、阿迪中国的3.3倍。四家龙头企业分庭抗礼的局面,正在一步步被安踏集团打破。

  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安踏集团选择与国际主流运动品牌耐克走相反的路,曾被视为是一个冒险的举动。但安踏集团用成绩证明了,想要突破瓶颈,首先要跳出舒适区。

  安踏主品牌是集团的基石,2024年上半年营收达160.8亿元,占安踏集团总营收48%,以单品牌之力超越李宁集团和阿迪中国。

  FILA、DESCENTE、KOLON SPORT等品牌则作为辅助,构建不同的业务齿轮,合力围剿耐克中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与安踏集团理念相似的企业不少,比如2018年,匹克收购了旗牌王、嗒嘀嗒、奥索卡;2019年,特步收购了索康尼、迈乐、盖世威、帕拉丁等四个国际品牌;2021年,李宁也收购了英国皮鞋品牌Clarks……

  然而,只有安踏集团的子品牌将影响力发挥至极致。究其原因在于,安踏集团并非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根据各个品牌特征逐一策划、深度运营,从而构筑了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壁垒。

  另外,凭借对体育产业趋势的敏锐洞察,电商业务也成为今年安踏集团主攻方向之一。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创作高质量内容、建立专业直播团队、推广热门产品等方式,安踏集团线上销售渠道的探索已步入正轨。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安踏集团所有品牌的电子商贸业务整体收入贡献本集团整体收入的33.8%,较2023年同期增长3%。按绝对金额计算,较2023年同期增长25.1%。

  当一条又一条的新路被跑通,安踏集团在巩固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展现出了中国本土运动品牌的强大竞争力。

  首先,品牌战略是帮助企业突破瓶颈的重要支撑点。“多品牌”作为安踏集团的核心战略,正在越来越显现出对于日益多元化市场的适应力。

  具体来看,安踏集团布局的脉络十分清晰,主导多品牌矩阵形成了三大增长曲线,使其在中国市场、海外市场都能够拥有“爆发式”增长。

  第一条曲线以安踏主品牌为代表,持续聚焦专业赛道,以尖端技术奠定行业地位;第二条曲线以FILA品牌为代表,塑造高端品牌形象,掀起时尚运动潮流;第三条曲线以DESCENTE、KOLON SPORT等为代表,向前开拓小众赛道,挖掘户外运动市场新增量。

  就广度而言,这些品牌分工明确,目标人群精确,有效地对大众体育至专业小众项目进行深度全覆盖,承接住了不同圈层和不同细分场景的消费需求。

  就深度而言,从高性价比到轻奢的差异化品牌定位,也满足了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并存的两极化需求,加强了安踏集团穿越周期的抗风险能力。

  不过,为确保战略的高效执行,还需要强大的管理能力、运营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安踏集团常年深耕于此,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

  在多品牌管理方面,其重视多品牌布局和价值打造,实现多品牌资源协同共享,并通过多年经验沉淀,做好多品牌管理与服务支持,在巩固各自品牌定位的基础上稳步向上。

  在运营方面,考虑到传统的分销批发模式使品牌对于渠道的控制力太弱,安踏集团自2020年开始加速DTC模式转型,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人、货、场的重塑,不仅帮助品牌缩短了对市场终端需求变化的反馈速度,增加运营效率,更保证了用户的留存率。

  在全球化资源整合方面,安踏集团为拓展海外市场,提前在美国、欧洲、日韩等多地建立了设计及研发基地,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运营7.5万个销售网点,并与全球60多家顶级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与上下游3000多家供应商开展联合创新,协助旗下多品牌长期健康发展。

  而其吸取FILA成功经验后总结出的“一大模式+三大能力+三大文化价值”的“一三三”全球化经营方法论,更是在为亚玛芬体育运营管理赋能,给中国企业在世界中突围创造出了一条新路径。

  安踏集团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赖世贤表示:“尽管上半年消费大势仍然面对诸多不确定性的挑战,但安踏集团始终坚持‘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以强信心的长期主义布局行业,以创新为根基推动高质量增长,进一步夯实了三大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凭借穿越周期的能力与决心,以品牌+零售的独特商业模式推进全球化探索,继续向‘世界领先的体育用品集团’稳步迈进。”

  2024年上半年告一段落,在面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和愈发激烈的竞争势态时,企业更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

  就像查理·芒格曾说过的那样,当花瓶和皮球同时落地谁会摔碎?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皮球,才能触底反弹。

  有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人民币23.6万亿元,同比增长3.7%,在整体零售环境偏软的情况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消费品表现仍然平稳,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上升1.3%。

  如今,安踏集团不仅对当下的行业形势有准确的判断,更对未来有着充足的信心,着手布局企业未来发展相关的投资。

  财报中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安踏集团员工总数超62000名,较去年同期增长4.4%。2024年上半年,安踏集团员工成本超50亿元,是另外3家体育用品港股上市公司李宁、特步、361度同期员工成本总和的近2.6倍。

  且安踏集团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支出逼近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30%,是另外3家体育用品港股上市公司李宁、特步、361度同期研发开支总和的近1.5倍。

  在需求端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各大主流商圈,体育品牌遍地开花。喜欢跑步的人有安踏、耐克、阿迪达斯可供选择;喜欢网球、高尔夫的人有FILA、Wilson可逛;喜欢户外登山、滑雪的人也会在ARCTERYX、DESCENTE门店前驻足……

  目标群体不同,往往预示着市场有更多新故事将会涌现。这时候,谁能抓住新兴市场消费者的心,谁就能成为运动品牌的下一个“幸运儿”。

  基于“多品牌”战略层面,安踏集团每时每刻都在找机会扩充业务版图。瑜伽装备领域的Lululemon异军突起后,安踏集团便在2023年10月,收购了同样专注于瑜伽服饰的MAIA ACTIVE,填补了旗下女性业务板块的空白。

  目前,安踏集团已涉猎跑步、举重、滑雪、网球、瑜伽等诸多领域,几乎涵盖体育界全部主流细分赛道。

  而在渠道端一侧,安踏集团也还在持续改进。其DTC转型也已见成效,比例持续上升。

  截至2024年6月30日,在安踏集团超12000家门店中,有超10000家采用DTC模式进行运营,DTC占比超过80%;其中有超6000家由品牌直营,直营店铺超过了总店铺数的一半以上。

  在年营收50亿美元以上的全球体育用品企业中,安踏集团零售渠道DTC及直营占比最高。

  紧接着,传统品牌零售门店 “千店一面”的布局方式也在安踏更新换代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比如沈阳的“竞技场ARENA”门店面积为2751㎡,是以竞技场和飘扬的奥运旗帜为灵感设计的概念店,消费者还未进门,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奥运潮元素”;北京王府井的“殿堂PALACE”门店虽然同样是以奥运为主题,却在外观设计上融合了巴黎凯旋门和北京德胜门元素,结合了当地特色;北京三里屯的“作品集SV”则更像一个追星地点,店里摆满了欧文同款……

  这些全新样貌、颇具特色的店面打破了大众认知,原来线下门店除了是买卖交易地,还可以是年轻人追求审美与品质的交流空间。

  而这些改变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于商家而言,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覆盖率及店效有着明显提升;于消费者而言,多元化的线下零售给他们带来了非凡的体验。

  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当下,展望未来,或许,这恰恰正是安踏集团,乃至整个中国体育品牌的美好前景之所在。

搜索